近年來,中國工程機械巨頭的跨越式發展舉世矚目。尤其是中國工程機械企業一系列的歐洲并購壯舉,更讓國人揚眉吐氣,自豪不已。業界普遍對這些行業龍頭企業充滿信心,然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最近他們的日子也不大好過。
由于國內外經濟形勢的進一步下滑,本來預計下半年會有所恢復的基建項目也逐漸失去了帶動效應,低迷的需求讓企業陷入到價格戰當中,然而對于降價的老招數,市場卻不怎么買賬。5月份工程機械市場依舊低迷,雖然相對4月份下滑幅度收窄,但幅度也有限。以挖掘機為例,挖掘機5月同比下滑24%,雖然較前四個月的42%有較大幅度收窄,卻主要是因為去年同比基數驟降的緣故。6月份挖掘機市場依舊低迷,下降幅度與5月相比并無太大的改善。
工程機械市場的持續下滑給企業生存發展帶來了困難,就連行業龍頭也不能全身而退。近日工程機械市場的不利形勢累及二級市場,導致工程機械板塊持續走低,短短兩天里,廈工股份暴跌13%,太原重工、柳工跌幅逾9%,行業巨頭三一重工首當其沖,短短三周里其市值竟減少了150億還多。
近一段時期里,工程機械行業內有兩個聲音:一個是“中國工程機械進入整合時期”;另一個是“行業回暖仍需等待”。工程機械市場較為蕭條原因十分復雜,最重要的一條是行業產能相對過剩與市場需求短時間里接近飽和之間的矛盾。而上述兩個聲音,這兩個聲音一個慷慨豪邁,一個滿是無奈,交織在一起,給蕭條的市場帶來一線曙光,很多人據此推斷出行業未來的前景依舊十分誘人。而在這種整合大潮中,占據優勢的行業龍頭往往更被羨慕。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行業龍頭也難逃市場大潮的洗禮。
三一重工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由于陷入價格戰,三一利潤下滑,財務狀況惡化。據第一財經日報稱,根據2012年一季度財報,三一重工實現凈利潤28億元,但應收賬款達到201.23億元,較期初增加88億元,是其凈利潤的7倍以上。“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三一重工陷入價格戰不久,其內部一位消息人士又對媒體透露說,三一裁員30%。隨之而來的降薪、裁員風聲不斷,以至于在短短三周的時間里,三一重工的市值減少了超過150億元。
行業整合演化到最后的結果大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然而過程卻不太美妙,淘汰落后產能的大潮襲來,占據更為有利的地位的龍頭企業也難免自亂陣腳。為了爭奪有限的生存空間,冤家們開始展開殘酷的廝殺。說起來十分有趣,工程機械微時代的到來標志是龍頭企業粉絲過萬,但最讓人難忘的竟是行業龍頭企業在網上互掐!中聯三一之間的爭斗日益明面化,其結果卻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誰也得不到好處。
但事實上,所謂行業整合的到來并沒有那么可怕。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產能過剩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而目前我國這些行業巨頭的產品線也日益雷同,價格戰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實現產品的差異化,尋找行業的空白地帶,將是一條光明大道。目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內仍有不少可供開采的沃土。譬如,對于高端液壓件等利潤較高的領域,國內企業仍鮮有涉足,產品至今仍依賴進口。
與其爭個你死我活,不如攜手共贏,對于這一點,企業也已經意識到了。三一重工副總裁梁林河近日在微博上稱,“從七月份起,三一將逐步提高部分產品的價格,要提高行業的進入門檻,無論我的競爭伙伴怎么做,我將‘一意孤行’,當然我更希望同行共同努力,不要再無畏的降價,需求不景氣,降價不是良藥,只是毒藥。”這種“一意孤行”,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免戰牌”和“橄欖枝”。
希望行業龍頭企業能夠真正地握手言和,群策群力,給行業一個更為光明的未來。